top of page

唱出心中的老屋

希望藉由這首歌

喚醒大家心中的老房子

  • 作家相片零零伍玖

劉氏家族 齊為客家盡心力

已更新:2018年3月31日

「跟著爸爸到處玩音樂」,劉得相和劉羅照父子形容自己是遊牧民族,哪裡可以表演、可以玩音樂,就去哪裡。


客家歌唱和樂器演奏在劉得相的家族中算是祖傳技能,劉得相的父母在戲班工作,但一年之中不會天天都有戲可以演,沒有在戲台的日子他們會到處演出撮把戲。撮把戲是運用唱客家歌、演奏樂器等各式技能吸引人群目光、聚集觀眾,商人再進行藥品或其他商品販售。後來,劉得相的父母辭掉戲台工作,以撮把戲為主業,他跟著父母到處演出,耳濡目染下也對客家樂器產生興趣。


劉得相九歲開始拉琴,當時父母親不太支持,湊巧的是,劉羅照同樣是九歲開始學琴,他的父親劉得相反而感到高興,認為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,就這樣客家音樂在他們家族裡一代接著一代傳了下來,至今已傳到第三代。


客家音樂聽眾人數相對少,因此做客家音樂非常辛苦,然而劉得相從九歲接觸客家音樂到現在年過六十歲,始終堅持走客家傳統路線,平時的工作是椰胡樂師,到處表演和伴奏,此外他也擅長客家竹枝詞(類似七言絕句)創作,前後寫了二千首以上,並編輯成冊保存下來。


劉羅照讀國小時身邊的同學幾乎都是學西洋樂器,在這股風潮下,他學客家胡琴顯得很特殊,同學們一開始覺得奇特,但時間一久還是很難融入同儕之中。直到國中時同學們懂得欣賞,五專時期他更參加國樂社,並因為優秀琴藝擔任社團老師的小助理。現在二十幾歲的劉羅照,平日除了工作和演奏樂器,也在交通大學客家學院族群與文化研究所學習,期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推動客家語言、文化,他說最大的心願就是當國寶。



劉得相和劉羅照父子擅長椰胡,胡琴分好幾種,每種音樂都有各自適合的樂器,例如國樂常用二胡、閩南歌曲會用林投樹做的琴伴奏等等,椰胡則是最適合客家山歌的樂器。然而由於客家音樂在年輕族群中接受度較低,間接造成學習客家樂器的斷層,劉得相也常擔心這個技能會傳不下去。


早期在廟會或各式活動演出時,因為觀眾喜歡節拍重、氣氛熱鬧的表演,他們常面臨被熱舞和鋼管舞表演取代的狀況,這是無奈卻又現實的地方。然而時間久了每種表演都可能會退流行,回歸傳統文化本質,加上經過長輩推動,開始有年輕人願意接觸客家山歌和樂器,讓他們感到很欣慰,也期望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傳承這些客家技藝。

306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